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轉貼)雞的報恩!實驗雞差點安樂死 獲救後每天下蛋給主人吃

(註解: 您沒轉錯台,這裡是英語教室,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喔!就和您我一樣,只是他們這一輩子變成畜牲而已,只要我們用心對待他們,就可以深深知道它們也是有靈性的!)

鄉下地方養雞不稀奇,但你看過有人在都市的公寓裡把雞當成寵物嗎?這兩隻雞原本是一間生技公司的動物實驗雞,做完研究後就要安樂死,而當時在那裡任職的阿倩心生不忍,分別把年幼的牠們帶回家,兩個小傢伙長大後開始下蛋,讓阿倩天天有蛋可以吃,還做成雞蛋麵跟雞蛋糕,邀朋友一起來家裡共享!

阿倩養的兩隻寵物雞,一隻是烏骨雞名叫「烏烏」,另一隻名叫「推推」,是烏骨雞和油雞的混種,都有蓬鬆的爆炸頭和美麗的靴毛。當時牠們都被拿來做性狀研究,無基因改造的侵入性危險,所以跟農場裡養的雞一樣健康無害,只是品種有那麼一點特殊罷了!

當時任職於生物科技公司的阿倩,也是第一次看到烏骨雞,原本認知僅止於用來補身體的雞湯,所以見到本尊後非常為之驚艷,白色的絲絨羽毛,摸起來非常柔順,直說「簡直是鳳凰的後裔嘛!」

阿倩帶回「烏烏」後不久,又帶回了「推推」,雖然都是從小養,不過因為社會化程度不同,兩隻雞的個性天壤之別,烏烏跟著阿倩見過很多世面,個性穩重、撒嬌;而推推個性激動、膽子小。

養牠們時一直都不知道性別,直到半年後的某一個東天早晨,阿倩慣例睡眼惺忪走到「禽房」(原本是書房)準備打掃,就這樣看到了一顆蛋在籠內,眼睛頓時瞪大,腦袋馬上清醒轉而興奮大叫,「我一叫後更好笑,烏烏也一起咕咕咕咕大叫,怎麼好像是我在提醒她說:喂,你生蛋了耶!」

阿倩拿起還溫溫熱熱的蛋,拿去跟冰箱裡的市售蛋比較,發現比較小顆一點,接著拿起奇異筆,在蛋殼上寫了「烏烏牌」,心裡有莫名的感動。後來推推也開始生蛋,夏天牠們較盛產,一週分別可生5顆蛋,多到吃不完,於是她把蛋收集起來,做成雞蛋湯麵和雞蛋糕,邀請朋友一起來分享。阿倩說,「朋友們邊吃邊說,烏烏牌的蛋吃起來蠻甜的,就跟牠的長相一樣!」

養了雞才知道,沒有比養狗養貓還輕鬆。阿倩說,「主要就是糞便清理和環境衛生消毒上,要特別下功夫。畢竟不是農場裡的雞,而是飼養在公寓裡的寵物,隨著雞的成長,吃得越多拉得也就越多,只要兩天不清理就會臭氣沖天。」潔癖重的阿倩也定期幫雞洗澡、修毛、剪指甲保持乾淨,每天得早晚也都要小打掃並用酒精小消毒;而每隔三天大清理,再用漂白水消毒籠內外,一個月把籠子清洗一遍,算是花相當多時間在打掃上。

阿倩跟《ETtoday寵物雲》分享許多照片,也進一步補充,養雞其實要負起的責任很大,因為禽流感風波的關係,讓雞與人的共通傳染病備受關注與重視,既然決定要養,她能做的就是多花點勞力與基本衛生知識來維持。「清理雖辛苦,但她們生蛋提供食物來源也算是一種報酬,所謂人與動物互惠共生也就是這種感覺呀!只是烏烏和推推不是經濟動物也不再是實驗動物,而是我的寵物!」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轉貼)高中三年英文學習心得與方法

黃老師註: 再過3個月不到就要學測了,看到許多高三生在讀書的過程很辛苦,我們也這樣熬過來,很不捨,我一直希望以後po些勵志方面或是其他同學的讀書心得給大家看看,以免英文看太多睡著了. 這個同學是15級分的,大家參考他的精神,不是參考他的成績(若可以達到15級分那就是完美了)
 
我的高中三年,在學習英文方面,一直是以新竹高中老師們的教學方針為依歸。我相信無論是哪一所高中,英文老師們透過他們的教學經驗所制定的教學方針,都是對剛邁入高中生涯的新生們來說,非常值得參考且付諸實行的計劃。我要提供的第一個心得,就是「相信自己的英文老師」,任何的英文問題,你都應該最先向他們請教,因為他們是最瞭解你的狀況、也最清楚你在學習英文的「當務之急」的人。以下我提供的學習心得和方法,至多只能算是一些建議和提醒,必須視你個人的情況與需要調整後再落實。
課本:
課本應該讀熟,能夠背下來最好。它是你高中三年,學習英文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憑。(註:對的,千萬不要把過去三年的努力放掉了!)或許你會認為課本上的文章沒什麼特別,英文課本的版本這麼多,背其中一個版本的課本不見得有什麼直截的好處。但我要告訴你,把這些課文背下來對你的的確確有好處,而且是大大的好處。

高中的英文課本(尤其是課文部分)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因此重點明確、容易吸收的。例如某一課要介紹的是假設法,那麼該課課文從頭到尾就會不斷地重覆假設法,有些還會針對不同人稱(Iyouhe/she/it/代名詞)、不同時態(現在式、過去式)不同句型(基本句型、if it were not for/but for/were it not forit is about/high time thatshould have等等)的假設,分門別類地各造出幾個簡單的句子,搭配有趣的情節來把這些句子串連在一起。如果把這課的課文背了下來,不就等同於精通了英文的假設法嗎?我還曾經看過某個版本的英文課本,在某一課為了要介紹分詞構句,該課的課文因此每隔幾行就出現一次分詞構句。甫接觸這課的課文會覺得它可笑,可是仔細想想之後,就會發現課本的編者們用心良苦。各個高中英文課本版本的編者,多有國內各學術型大學精研英語語言學多年的學者,因此當你背完你的英文課本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許許多多英語語言學大師們苦心鑽研多年所得的學術精髓!

從前,我每天至少會花兩小時在自己的英文課本上。在老師上課前的預習,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個方法不但讓我的學習事半功倍,也讓我體認到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不是一味的把責任推諉給老師。我所謂的預習,是指先把課文讀懂,把所有不懂的單字(課文、例句、會話、字彙注釋等等)全部先查好、背熟,再把每課後頭所附的練習以及習作本裡的習題(如果你的學校有買或你們使用的英文課本版本有出的話)都做完(這樣子的預習,一課大概會花上六個小時以上的功夫)。經過預習之後,課堂上我只要仔細地聽就夠了,因為我可以充份地享受預習的好處,當老師在台上講解的時候,已經是在為我做複習。只要預習得夠認真,這時候我差不多已經把這課背下來了,預習時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趁這個時候聽個明白,或是趕緊發問。當學校老師一把課教完,我會回家仔細地把那一課再讀過一次(這次大概會花上四個小時的時間),把所有的細節都徹底地弄清楚。再來,我就只等期中考的前一天,再把這課拿出來複習一遍了(這次大約會花兩個小時)。花上這幾次功夫,一學期三次的期中考其實就能應付自如,即使要考高分,也不能說是難事。

閱讀:

我們打從出生就開始學習中文。或許連幼稚園都還沒上,爸爸媽媽就已經開始讓我們寫描線簿。上了小學之後,每天我們都要背生字、背生詞、背課文,聯絡簿上頭的回家作業總是要我們把這些生字、生詞、課文都重覆抄個好幾遍。上了國、高中之後,我們開始閱讀許多優秀的散文、古文,也背了幾篇古文觀止。不過,這樣紮紮實實地學到高中畢業,中文程度都還不見得能稱得上好,寫出來的文章都不見得邏輯清晰,何況是(大部分人都)從國中才開始學習的英文?每個人都想要學好英文,但有多少人願意從抄單字、抄片語、抄課文開始學呢?大概有些人光看一遍就開始嫌煩了。如果你也是這樣,連抄寫的基本功都不肯下,那你怎麼有資格抱怨英文很難、學不好英文呢?怎麼有資格笑那些背英文字典的人方法很原始呢?至少他()肯下苦功,光這點就值得稱許了。

接著課本後頭,我想提出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多閱讀」。如果一個人不使用一個語言,不大可能有辦法把它學好。生長在台灣,我們並沒有聽、說英文的環境,使用英文的機會也很低,因此要提高使用它的頻率只有靠閱讀和寫作。現在許多高中會要求學生買英文學習雜誌,順道訓練學生的英聽。利用這樣的英文學習雜誌來增加閱讀的機會實在很方便,如果學校沒有規定,你也可以自己買,市面上有很多內容有趣、生活化,而且能確實提升讀者英文能力的英文學習雜誌,你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讀。

千萬不要懷著功利主義的心態來學英文,考試不考就不唸。語言是一定要多使用的,你可以試著把自己關起來,整整三個月都不說話,看看你三個月後是不是還有辦法流利地用中文和身邊的人溝通。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為了考試而唸英文,只有期中考前幾天才會把英文課本拿出來,你怎麼可能有辦法立刻應用自如呢?美國Time(時代)雜誌調查國內最成功的前百大企業家、統計他們的人格特質並歸納出他們各別的成功因素,試圖找出他們成功的共同原因,結果發現他們的成功因素裡頭只有一項是這前一百名企業家共同擁有的──豐富的字、詞彙量以及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語言是你認知這世界的唯一工具,語言學家們已經證明了即使是天生有殘疾(聾、啞、聽力障礙等)的嬰兒也是如此,所以你的語言能力攸關你思考的精密度。語言能力愈好,就能做愈精密的思考。

除了一般報章雜誌的閱讀外,如果你對小說或文學有興趣,可以請學校的老師推薦一些英語文學名著的精簡版、或是一些近現代簡單有趣的散文集、小品文集,這類的書藉,在誠品書局、Page One(台北101)都可以找得到很多。

我高中的時候,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念英文雜誌、半個小時聽英文廣播。加上唸課文的兩個小時,一天花在英文的時間大致上是三個小時。乍看之下很多,其實不然。假設你640分到學校早自習,早上就有將近一個小時,加上下課(扣除上廁所)和午休(扣除吃飯)時間,在學校其實就能把英文念完了,晚上回到家之後,還可以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準備別的科目(不過別忘了聽廣播),週末也有許多空閒的時間可以看英文的課外讀物。

文法
有些人會覺得英文的文法很難,畢竟這不是伴隨我們生長的語言。如果你也覺得英文的文法很難,我建議你可以找一、兩本文法的參考書,先把它們讀通、讀熟,把英文文法的梗概掌握住;剩下的枝微末節,就是等到你有了問題的時候,再把這一、兩本文法書拿出來參考了。有一本文法書是我十分推薦的(希望這樣不錯置入性行銷,我沒有收敦煌的錢):

Azar, Betty Schrampfer.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 N.Y.: Pearson Education, 1999. (敦煌書局代理)

其實,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大多(如果不是語言學、文學、史學、人類學的研究者)也不會重視文法,就像我們書架上積滿了灰塵的那本辭海一樣,他們也是偶爾才查查,但至於平常使用英文的需求,卻可以應付自如。這主要是靠使用、熟悉這個語言的語感。所以如果文法學不好,可以靠多閱讀來培養。

會話

在台灣(除非是因應工作上的需要),很少能有使用英語交談的機會和場合。但這並不代表英語口說的練習不重要,如果真的不重要,每個英文課本版本的編者們就不會在每課都加上一個會話練習,並且註明要分組練習了。目前國內各大學近年來開始比較多量地聘請國外學者,當你上了大學以後,如果口說能力不好,搞不好和老師溝通的能力都沒有。最重要的是TOEFL(托福)考試已經在2006年開始實施口試,這可以算是針對非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能力檢定上劃時代性的改變,這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已經認知道英文口說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的時候,我同樣也很缺乏能夠練習英語口說的機會,所以我很異想天開地和幾個同學想了一個辦法──改用英語交談。既然天天使用中文,我們就有能力說流利的中文;那麼天天說英文,應該也能讓我們的英文變得流利(中文不會變差,因為回到家還是得用中文和爸爸媽媽溝通)。一開始雖然大家每講幾句話就要查一次字典、想好半天才能擠出幾個完整的句字,但是我們很快就養成隨身攜帶英文字典的習慣。而且因為通常大家都會高頻率地使用自己最近幾天才背的單字,所以字彙能力增加得很快。慢慢地(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可以使用英文(當然還是要翻字典)做一般日常生活的溝通。

另外,許多學校都有ESCEnglish Speech Club)這個社團,是各校為了訓練英語演講比賽的參賽代表而成立的隊伍,每個禮拜至少都有一到兩次的聚會,用英文做簡單的看圖說故事、即席演講等等的練習,還有老師從旁指導你的發音、用字和句型結構等等,對增進英語會話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全民英檢

我個人十分不鼓勵高中生參加全民英檢。除非你準備申請或選填的學系有特別規定你必須有通過全民英檢中級的初試或複試證照。第一,全民英檢的證照只有三年效力;第二,高中生通常沒有參加這種英文檢定考試的需要(應徵工作、參加研究所考試);第三,全民英檢的證照只在台灣境內獲得承認,將來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也無法做為申請證明。再加上全民英檢的報明費用十分昂貴,如果是單純為了測試自己英文能力這樣的無聊理由,就要花掉爸爸媽媽千把塊的血汗錢,還不如替媽媽把那些錢省下來讓她偶爾也買一件漂亮的衣服。

全民英檢中級的初試共有閱讀和聽力兩項測驗,閱讀測驗的難度比起升國中的基本學力測驗難不了多少,要通過不是難事。但聽力測驗方面,對於平時不常接觸英聽的人來說可能有些吃力,這個難關能靠著平時多聽英文廣播來克服。中級的複試對於一般的高中生來說難度不低,作文必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篇首尾呼應、言之有物的文章,如果想要通過,可能要靠平時多閱讀優秀的散文、還有應該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本課文和例句。最後是一般大家公認最難的口試,分成三個部分:朗誦、簡答和詳答,朗誦是在時限內朗讀完一到兩段文章,能利用的時間不能算少,所以最好慢慢唸,不要想說唸得愈快分數會愈高,「口齒清晰」是這部分的重點。接下來是約十題的簡答,每題有1015秒長度不等的時間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大多是“Yes”“No”就能回答的問題,但請你千萬別這麼答,最好是加上理由,拉長你的答案,不然即使你的英文程度很好,光是回答一個“Yes”,審查老師也評不出你的程度。最後的詳答包含看圖說故事和幾題作題時間比較長的題目,這部分只要放輕鬆、慢慢回答,好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就有通過的機會。

中高級的初試同樣分為聽力和閱讀測驗。聽力部分比起中級只是說話速度快了些、應用的字彙難了一些,但一樣能靠著平時聽廣播訓練出來的聽力克服。閱讀測驗部分就不太容易,難度大約和英文指定考科的難度不相上下,滿分是120,但通過則需要80分,如果想要通過,你可能需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閱讀測驗能力再做補強。

結論

高中三年的英文學習其實說穿了就是要靠多背、多讀、多聽、多說。仔細回想我們是怎麼學中文,一路走來,再想想自己是怎麼學習英文,就會發現我們在英文上下的功夫(相對來說)太少、太微不足道了。高中的英文課本和其他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讓你逐漸累積英文實力的;但大學的原文書課本才不管你的英文程度如何,充斥著一堆你看不懂的單字、片語和句型,到時候你把英文學好更難。我的建議是,平時就要多接觸英文,把握學習的機會,並時常向學校的英文老師請教。這樣一來,想要把高中英文學好,成功機率是很大的。

針對學測及指考的英文加強計劃

無論是學測、指考,都有非常非常非常明確的測試範圍,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無邊無際、也不像國文的考試什麼都能考。因此,無論在高中的前兩年中,有沒有把英文學好,跟能不能把學測、指考考好可以說是兩回事,很多人習慣性地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但事實上沒有直接關係。只要下定決心、花時間瞭解考試範圍和形式,再朝著這個方向好好下功夫,要考得好並不是什麼難事。

單字

針對學測和考的英文單字範圍,許多書局都編寫了單字本,你可以從中依照自己的需求選購。其中不乏收編了許多優良例句、細心整理出來的片語和collocation的單字本。

有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國、高中的課本裡面已經背了不少單字,為什麼準備學測、指考還要背單字?根據大考中心制定的字頻表,學測要考的是字頻表上前4500-5000的單字,而指定考科的範圍則是約7000-7400如果只背課本上的單字:500(國中必修)+300(國中選修)+20x24(高一)+25x24(高二)+30x24(高三),你只背了約2600個字,扣掉其中重覆的部分,可能實際上你的字彙不到學測範圍的一半。

要準備學測、指考單字的這個部分,除了課本的單字記牢之外,我的建議是平時就要背單字,一天可以背約10個單字,最好連例句一起背(否則等於沒背),這樣累積下來,即使是半年也能增加將近2000個字彙,對考試非常有幫助,而且比考前一個月每天死記100個單字有用得多了。

除了紮實的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背之外,有個速成的辦法,就是利用英文的字根(in-im-un-um-dis-non-ab-–ness-ful-e-ion-y-ist-or-er-ing-ed-t-lyex-out-e-extra-re-等等,可以快速地以組為單位,背完許多單字,例如:(1)migrantmigratemigrationimmigrantimmigrateimmigrationemigrateemigrantemigration(2)inspireperspirerespiretranspireaspire等等。這無論是模擬考、學測、指考,遇到不懂的單字時都很有用。當然,請你不要誤以為只要背幾個字根就可以省去背單字的功夫,英文的字根非常繁雜,多是從古希臘文、拉丁文、古英文和法文來的,想要用字根偷懶,你可能要先精通上面四種語言,我在上頭所提供的方法,只是利用一些比較常用的字根的應試小祕訣罷了。

克漏字

克漏字其實是最好準備、也最容易掉分的一大題。事實上這個大題測試的就是文法概念和字彙的collocation。文法方面如我前頭所說的,好好把握它的梗概就對了。Collocation的部分比較麻煩一些,這部分的實力要從平常背單字時就開始累積,如果你們學校使用的是龍騰書局的英文課本,那麼你非常幸運,因為他的編者們從第一冊到第六冊,每一課的最後頭都很有系統地整理出關於某個常用字的collocation,記熟就好處多多了。如果你們學校使用的是其他書版社的英文課本也沒有關係,從現在開始,每背一個單字也同時把它的搭配用法(例句)背熟,也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人以為克漏字很難,其實是沒有把題目看清楚。如果把每個挖了空格的句子,先細心地找出它的主詞、動詞、受詞(如果有的話)和補語,判別句子的時態,再看它是不是有應用任何特殊的句型,每個空格都可以很輕鬆地找出正確答案。有時後掉了分數的原因只是粗心、沒有把題目看清楚。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選的那個答案是否正確,那就想辦法確定其他三個選項絕對錯誤,道理其實一樣。這樣逆向思考之後,我粗心的機率大幅地降低,克漏字也幾乎不再答錯。

閱讀測驗

如果你有像我前頭所說的,平常把握機會閱讀英文的話,遇到學測和指考的閱讀測驗,就可以發揮出辛苦累積的實力了。你將會發現,要在三分鐘之內看完一篇文章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問題、甚至兩分鐘就能解決,因此,閱讀測驗的分數對你來說將十分好拿,每答一題就得兩分。
如果你平時沒有閱讀的習慣,導致你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看完題目上的文章也沒有關係。閱讀測驗通常都是考一些關鍵字、關鍵句和文意大綱,你可以先看題目再回到文章裡頭去找答案。考前你可以做這樣的訓練,多找一些閱讀測驗(考古題最好),習慣學測、指考閱讀測驗的出題方式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出題方向不難預測。用這種方式做答,可以有相當高的答對機率、而且節省非常多時間。等到你把作文寫完,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還是可以再回來好好地把閱讀測驗的文章從頭到尾仔細看過,檢查你寫的答案是否正確。

作文

作文要算是最難準備的部分了,它佔的分數比例說高不高、說低不低,讓人想要放棄卻又猶豫。

這方面的實力可以從平時就累積。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課文,如果你有背課文的習慣,那麼你在寫學測或指考作文時,你有6x12=72課的課文在你的腦海中可以用。這些課文,全都是鑽研英語語言學多年的大師們,辛辛苦苦編纂出來的精華,都是非常正確而且實用的句子,搞不好閱卷老師就是你背的那些課文的作者之一。除此之外,平時多多閱讀英文的報章雜誌(我不大推薦高中生閱讀China PostTaipei Times,因為這兩份報紙對高中生來說過難,可以考慮學生郵報,是一份雙週報,時間和金錢都花費不大),也能夠加強你對英文的語感,寫作文時會更加順利。

寫應試作文最重要的應該是切題。英文和中文的思考模式不同,這個問題對所有非英語系國家出生的人皆然。常常聽到人家在說的Chinglish或是Chinese English就是指你以中文的思考模式去說、寫英文,這是應該儘量避免的。首先應該訂好主題句(topic sentence)要,接著圍繞著你的主題句舉出(一般來說)三個理由或例證(supportive ideas/details),最後只要你的結論(conclusion)能和主題句首尾呼應、甚至只是把主題句再換句話說一次,這對學測和指考來說,就已經是一篇無可挑剔的作文。寫不好這種作文,大多都是同個原因.──偏題。常常有人覺得自己已經按著自己的主題句在說,但由於不習慣以英文推理的緣故,寫出來的東西事實上並不合邏輯。例如我有一個家教學生寫他喜歡穿制服上學的三個理由,最後一個理由是因為他有兩套制服可以替換著穿,這顯然並不構成喜歡穿制服的理由;還有另一個學生他寫為什麼廣告能使商品受歡迎,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商品會因為廣告而變得受歡迎,這個理由顯然是個邏輯上的惡性循環,有寫等於沒寫。考試的時候不能因為心急或緊張,就在還沒想清楚之前下筆,上述的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縝密的思緒來避免。

此外,在寫這種應試作文時有一個大忌,那就是千萬不能使用概括性的論述。例如“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Needless to say”(你寫這篇作文就是要闡明你的論點,沒有什麼是不需要說的,你必須說清楚)、“There is no person but likes to eat ice cream”(搞不好閱卷老師最討厭吃冰淇淋,偷偷地在你的考卷上面寫“I am nobody, then”),也儘量避免everyEveryone should read Harry Potter)、eachEach of us is born to enjoy his/her life)之類有概括意義的字眼。這是很多閱卷老師都不欣賞的寫法(我剛好是這些閱卷老師們的學生),他們看你的文章就是想看你怎麼說,千萬不要寫出「無庸置疑地」、「沒有例外」之類的東西,要是你真的非寫不可,就提出強而有力的佐證,讓閱卷的老師想反駁也啞口無言,否則都是會被扣分的。

至於其他任何你學過的複雜句型、困難的單字,在你考試的時候可以通通都寫出來沒有關係,你愈能證明自己有寫出一篇好作文的實力、邏輯又清晰、意義明確,閱卷老師也就沒什麼能要求的了,要拿到15分以上應該是可以達成的目標。

要準備學測、指考的作文,平常偶爾寫寫簡短的英文日記或小散文都是好方法,或是你可以常常寫一些作文請學校的老師指導,對你的作文能力都有不小的幫助。

給考生的建議與叮嚀
對我來說,高三那段時間是我目前20年的人生當中,最簡單、最快樂(因為人似乎只要生活得簡單就容易快樂)的時光。生活週遭的一切,旁人都為我們準備好了:課業上,老師或補習班已經為你安排好詳盡的課業規畫;升學上,也有許許多多的升學講座、廣告、小手冊讓你參考;生活上,更是備受呵護,老師變得不太敢隨便罵我們(怕我們壓力太大或失去信心)、爸爸媽媽比較少像從前那樣逼我們做家事、跟弟弟妹妹吵架的時候也首次享受到爸爸媽媽的支持……,當考生真的有數也數不清的好處。除了讀書這件別人沒辦法幫我們做的事之外,其他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別人都幫我們解決好了。所以讀書、準備考試暫時變成人生中唯一需要擔心的事情,也變成一個和全班同學一起努力的目標(上了大學之後,你就再也沒有所謂的「同班同學」,每一班都很有可能充滿著陌生的面孔,所以趁這最後機會好好享受吧「同學」的陪伴吧)。面對這麼簡單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好焦慮。

學校的老師們安排好的複習進度,是他們依據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所排出來的,他們教過數以千計的學生、參考過無數的個案,才編排出這一套讀書計畫,跟著老師的進度走一定沒有問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跟著老師安排的進度確實複習,要是一不小心因為偷懶而沒有跟上,很有可能就演變成挖東牆補西牆的局面,很難再跟得上(因為要複習的科目不少)了。所以相信學校的老師們就對了,他們的經驗一定比你更豐富。至於補習或所謂的全修班,我個人建議,除非你是重考生,否則在高三這段期間儘量不要補習,補習班有補習班的進度,跟學校的可能會互相牴觸,讓你亂了步調。

唸書考試伴隨的壓力是最輕微、也最容易解決的了。學測不比欠高利貸,讓你註定直到死,每個月95%的薪水都要拿來還債,三餐不繼還要想辦法餵飽小孩;指考也不比戰爭,你丟一顆石頭過去很有可能換來一打手榴彈(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這世界上每天都有上千個非洲、東南亞、或南亞小孩、青少年、老人、孕婦餓死,卻從來沒聽說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因為要考學測或指考壓力太大而精神崩潰;世界上也有數以百萬計的學者、科學家整天有做不完的實驗、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研究報告,卻也從來沒聽說他們之中有人因為抱怨時間不夠用就事情只做一半。其實這樣比較一下,就覺得可以唸書準備學測、指考真的是太幸福了,世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吧!

以前我高三的時候,有時候覺得不停唸書真的煩死了,於是就會找時間跑到新竹火車站前面的SOGO去逛,或者是坐在市區的某一家咖啡廳(現在倒了)喝杯飲料、吃塊蛋糕,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抒壓方式,唱唱KTV(就算是買卡啦帶回家唱也好)、大吃一頓或是做一個壓力的詛咒稻茶人,這樣一來,即使是面臨學測、指考,也可以天天過得開開心心。

學測、指考不是世界末日,決定你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前往美麗的淨土或是承受永恆的折磨,準備它們的那段時間,在你人生中只是非常短暫、非常幸福快樂的日子,你還是可以跟以往一樣過生活,最大的改變可能只是把原本用來看八點檔的時間用來算數學而已,往後的人生很長,不要忘了自己的本份就好。當然,學生的本份是唸書,雖然第六季的數碼寶貝非常好看,但為了學測和指考,忍住一個學期不看也沒什麼大不了,暑假有三個月可以租DVD來看!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轉貼)高教悲歌/求生存!教授招生衝業績_Taiwan's Professors Turn Marketers

註:台灣的高教教育這期在天下雜誌有許多的報導,我們看到少子化&大學太多現在的台灣,老師與學生都遭殃

可在這裡看到中文翻譯參考   看看英文也不錯喔!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brooding over the test papers for their Department Required Test, a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for specific subjects. Inside the examination venue several university professors are making the rounds among the waiting parents who sit in the back fanning themselves.

"Hello. This is a brochure about our department, 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 selecting our school…," they make their sales pitch. While some parents politely listen, others openly show their annoyance, making the cold-shouldered professors retreat quickly with an embarrassed look on their faces.

Lai Cheng-po, a business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 at Nanhua University in Jiayi County, regrets his decision of eight years ago to leave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devote himself to the apparently more worthwhile profession of teaching. When selling insurance he thought that academia would offer a more enjoyable work environment and that teaching Taiwan's next generation was a meaningful endeavor.
Lai did not expect to get his old job back in disguise: a few years into his teaching job he found himself touring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trying to sell his university and handing out PR brochures just like an insurance agent.

Lai describes what encompasses such sales pitches: praising the excellence of one's school to the skies in front of uninterested, noisily chatting high-schoolers, humbly asking homeroom teachers to drop a few positive remarks about the university, and coping with under-the-table dealings practiced at some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s.

As schools at all levels fight for their survival in a tighter market, the hunt for students is on everywhere. Universities squander money on scholarships to senior high schools, hoping that the schools will reciprocate by helping them to recruit students.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or their part, teac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ram courses to boost student recruitment at their own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already following suit by fishing for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The axis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slanted," observes Chen Pao-yuan, also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Nanhua University.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dramatic as universities tie up with senior high schools, senior high schools tie up with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tie up with elementary schools."

Given that a further demographics-related drop in students is forecasted for the year 2016, middle- and lower-ranked universities are focusing all their efforts on student enrollment rather than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ten turning teachers into sales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Regardless of rank,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alike are forced to put up a brave front and ingratiate themselves with officials and teachers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mid-September Fo Guang University president Yang Chao-hsiang, a former education minister, went to Taipei to personally deliver stationery and other small gifts to St. Bonaventure Girls' Senior High School in Neihu District. Yang calls this a neighborly visit, but in fact this neighbor is located 55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Fo Guang University campus in rural Yilan County.

For more related news, please link this website http://english.cw.com.tw/front.do?action=index